10.3969/j.issn.0559-7218.2015.20.026
国共斗争背景下的片面叙事——重读茅盾小说《腐蚀》
《腐蚀》是茅盾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于1941年5月17日至9月27日连载于香港《大众生活》周刊,后又出版各种单行本.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了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1940年9月15日至1941年2月10日间的日记,茅盾假托这本日记于重庆某公共防空洞中捡得.小说实际上记述的是,此段时期,赵惠明作为特务不为常人所知的波谲云诡的生活和她矛盾挣扎的内心世界.国民党特务集团的罪恶勾当尽现其中:尔虞我诈,荒淫无耻,对进步青年进行监视和捕杀……日记还尤其呈现了蒋、汪两派特务的相互渗透、相互勾结,畅叙"分久必合",又可"泛舟秦淮,痛饮一番";"皖南事变"则是蒋介石投降日寇的前奏.就此,不少读者和评论者得出或加深了蒋介石政府"勾结汪伪,投降日寇"的印象,加深了国民党特务腐朽堕落,危害国家江山的印象.但广泛联系史料,重读《腐蚀》,却会觉得,这是国共斗争背景下左翼作家失之片面的叙事.国共合作抗战时期,双方政治摩擦不断,军事摩擦时有发生,文化上的斗争则几乎从未停止.双方阵营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很难逃离政治斗争的烙印,不少作品还几乎就是为参与斗争而创作.作品有失客观和公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茅盾小说
I206.6;I0-03;K26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ZW024
2015-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