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59-7218.2013.23.010
主观书
本事诗<br> 生活的本质不是旅行,但我们常常在路上。将所有的病症解说为内分泌的缺失,大抵不差。当岁月不在宁静的惯力中滑行,而流于奔波的羁旅,流于忙碌的职业和争吵,也就近似于悲剧了。但悲剧感的发生是一个古典性的命题,作为常人,我们只要不在经济和时间方面犯愁,就谢天谢地了。至于精神上的欲求,在某些时分可以被忽略至无。我试图以此来找到生存的价值,结果只是徒劳。在吃喝无忧的日子里,我尝试着忘却思想,浑浑噩噩,并说服自己,这才是最高妙的无为哲学,但事实总是相反。以此而论,诗人和哲学家的痛苦简直就是必然的。激情和理论在现实面前毫无用途,敏于世事的人,或是先知,或是疯子。我有时觉得每个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排他性已经无可救赎,在伪装的爱与理解之中,我们渐渐培养起刻骨的包容与仇恨。徘徊于人群中,怅惘的情绪如同烟缕。曾经,我多么倾心于某人,某地,某物,但时间的流水带走了一切,当我回首,注目往事空空,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回自己曾在某个时空中生活过的确证。语言本身既华丽又黯淡,它用来记录流逝的辞藻是如此无力、空洞。站在我们的立场,世界的变化真是太快了,但所谓沧海桑田,在上帝看来,大概只是一次眨眼间的变迁。我不太喜欢这种流逝之感,不太喜欢无常的变数,但这种简单的爱憎只是种痛苦,于己于人,简直徒劳无益。不过,这种错落所形成的效果又不失为一个刺激,它使我对于今天的在场开始有一点清晰的认知。当我小心翼翼地收拢这些思绪,我知道那未来之日与今天大抵是相似的。迄今我尚未掌握一种全新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并将每一日之不同仔细甄别。我从未有过写日记的想法,也不再寄希望于记忆,当明日来临的时候,寄望于一种替代物可以颠覆一切旧有的思路也在变化了。那微小而强烈的暴风雨,才是生活的本质,当我结束了很多次旅行,站在相对固定的宅居的窗前,我知道我睁眼看到的全是假象。今天,这种虚伪的困境再次莅临,但我们既无法被重新塑造,又无法区别于他人,因而这样一种自我诘疑的生活,就日日笼罩我们的头顶……这样反复地重现,已经延续多少年了。
2013-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