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95/j.cnki.0257-358x.2019.08.009
复位五法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技术在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方法:自2007年至2017年共诊治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共37例,采用山东省名中医徐展望"牵压旋扳撑"复位五法,手术切开前先行手法复位,术中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固定矫正残余移位及维持复位后位置.对照组35例只采用术中器械撑开复位固定.术后3d所有患者均佩戴支具在床上坐起,下肢肌力在3级以上者下地活动.比较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的改善以及侧方角度的改善情况,两组椎骨旋转角度改善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在侧方角度改善及椎骨旋转角度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侧方成角从平均17.46°±3.67°恢复到4.39°±1.23°;对照组从18.39°±4.12°恢复到8.12°±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椎骨旋转角度方面,治疗组恢复到6.02°±1.64°,对照组则恢复到14.91°±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VAS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7例患者中治愈16例(43.24%),好转19例(51.35%),优良率94.59%.对照组35例中治愈11例(31.43%),好转19例(54.29%),优良率为85.7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选取典型病例,详细介绍了复位五法的应用情况.结论:手法复位可明显改善移位复杂严重的胸腰段骨折脱位,特别是脊柱的侧方成角以及椎骨的旋转移位.配合术中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固定可达到满意的复位,且安全实用.
胸腰椎、骨折脱位、复位五法、神经损伤、后凸Cobb角、椎骨旋转角度
38
R274
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批文号:鲁卫中综合字〔2015〕4号;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批文号:国中医药人发[2017]29号;济南市科技局项目201401261
2019-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4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