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2-7738.2004.10.016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引用
@@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acterial Endotoxin Test,BET)是一种利用鲎血细胞溶解物作试剂,检测药品内毒素污染的方法.热原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和致热中心,并且已知的细菌内毒素都具有热原活性.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用酚水法制备和纯化出无蛋白质的高纯度脂多糖,这种物质具有粗制内毒素的所有特性.1956年Johns Hophins大学的动物学家Bang博士发现革兰阴性细菌的粗制品能使鲎的血细胞凝聚而死亡.1963年~1964年该大学医学院血液室的Levin和Bang合作证明了鲎血凝聚机制是一种酶反应.1968年Levin和Bang建立鲎血细胞溶解物试验.美国FDA对此非常关注.1973年1月12日发表通告[38FR(1404)]声明鲎血细胞溶解物作为试剂,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存在的灵敏指示剂,可用于药品生产中间过程的细菌内毒素污染检测.1980年FDA宣布鲎试验法可以检测人用和兽用注射药品成品的内毒素污染.同年美国药典(USP)20版收载BET法,但未涉及具体品种.到1983年USP在增补本上规定了5种水和40种放射性药品的内毒素限值,同时删除了这些品种热原试验.1995年USP23版及1~7增补本采用BET的品种已达630种,保留热原检查项的仅有40个品种.欧洲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局方等也分别于1987、1989和1991年相继收载了此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血细胞溶解物、毒素污染、脂多糖、放射性药品、热原试验、品种、污染检测、微生物代谢产物、增补本、药典、革兰阴性细菌、蛋白质、内毒素限值、药品生产、药品成品、试剂、热原检查、凝聚机制、美国

23

R927.12(药典、药方集(处方集)、药物鉴定)

2005-0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3-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齐鲁药事

1672-7738

37-1420/R

23

2004,23(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