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与食管下段菌群构成变化的关系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7795.2020.02.016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与食管下段菌群构成变化的关系研究

引用
目的 研究食管下段菌群变化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规范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食管下段黏膜样本,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采用宏基因组学高通量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比较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黏膜菌群构成变化.结果 对愈合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食管下段黏膜菌群丰度进行比较发现:乳杆菌科、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螺杆菌属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 (1.5% ~3.2% ) vs 4.8% (3.0% ~10.7% )、2.7% (1.5% ~3.2% ) vs 4.8% (3.0% ~10.7% )、0.7% (0.6% ~10.7% ) vs 1.4% (1.0% ~2.2% )、0.08% (0.04% ~0.13% ) vs 0.12% (0.08% ~0.21% )](P=0.001、P=0.001、P=0.042、P=0.049).同时对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治疗后食管下段黏膜菌群丰度进行比较发现:双歧杆菌属、螺杆菌属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 (1.0% ~2.2% ) vs 0.7% (0.4% ~1.1% )、0.12% (0.08% ~0.21% ) vs 0.07% (0.03% ~0.09% )](P=0.003、P=0.014).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与食管下段黏膜菌群构成变化相关,愈合组有益菌丰度明显增高.

反流性食管炎、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菌群构成、治疗效果

41

R57(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2018-2-1053

2020-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3-24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006-7795

11-3662/R

41

2020,4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