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482/j.sdwy37-1026.2016-04-014
明末至晚清译者的构成变化及其缘由探源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在华译者的构成变化,发现在这一历史时段在华译者构成呈现出从“中少西多”到“中多西少”的动态分布规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1)明末时期西方文化对我国并未形成冲击,中国对译者的需求相对较少;(2)自古以来的“夷夏”思想和统治者对译者的猜疑导致我国译者地位低下;(3)当时来华传教士大多实行“科技传教”的策略,以翻译为手段和媒介进行传教,从而充当了译者的角色,构成了明末时期的译者主体.然而时至晚清,译者地位提升,传教士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同时中国政府在翻译人才培养上实行了各种有效措施,使得学习西方、培养本土译者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中方译者数量大幅增加.
译者的动态分布、本土译者、外国传教士译者、社会文化缘由
37
H059(写作学与修辞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地理学视域下的浙籍译家研究”12CYY004;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项目“翻译家研究”系列成果
2016-09-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