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5958/j.cnki.sdnyswxb.2020.05.002

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引用
为探讨不同冬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后茬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9在贵州省绥阳县进行了5种冬种模式(A:冬闲-水稻;B:油菜-水稻;C:蔬菜-水稻;D:马铃薯-水稻;E:绿肥-水稻)的试验.结果表明,冬种作物各处理的后茬杂交水稻实收产量均高于冬闲处理,增幅为3.71%~8.48%,其中以冬种蔬菜和绿肥处理的后茬杂交水稻实收产量增产效果较明显,增幅分别达到8.48%、7.6%;尽管不同冬种模式下后茬杂交水稻有效穗数、千粒重及结实率差异不显著,但其每穗总粒数存在显著差异,且B、C、D、E均显著高于A.除绿肥-水稻模式外,其他模式的耕层容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油菜-水稻和蔬菜-水稻模式有利于提高耕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综上,相比其他冬种模式,蔬菜-水稻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模式,他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提高后茬杂交水稻的产量.

冬种模式、杂交水稻、土壤物理性质、产量、每穗总粒数

39

S344(耕作学与有机农业)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特色粮油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贵州省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2020-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008-0457

52-5013/S

39

2020,39(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