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至观念与《尧典》历象的岁始岁终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古代冬至观念与《尧典》历象的岁始岁终

引用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圭表观测日影,发现了冬至现象,并进而认识到,作为年与年之间的终始交接点,冬至具有阴极阳生、终而复始的特性.这种知识性的认识是制订历法的首要依据,又被概括成哲理信条,尊奉为天道,成为一种自然法则;战国后期到西汉初,已普遍行用昼夜百刻制、十二时辰制及四分历,星占术以内行星晨始出东方标示冬至时辰,历家则测得二十八宿赤道距度值与二十四节气太阳所在赤道宿度表,又运用分数算法,从冬至之日划分出冬至时刻,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概念,使古代冬至观念呈现出不同的理论形态.古人认识冬至是一个逐渐趋于精确的过程:仲冬→仲冬之月→冬至之月→冬至之日→冬至时刻,这些认识成果分别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严格的区别.以此观之,《尚书·尧典》所述的测时方法,诸如辨识物候、星象、斗指,计量漏刻及观测日出方位等,都仅能测得一个时段,其纪时方法也仅能识别四季,因此没有规定一年以何时为终始,年与年之间处于循环无端的模糊状态.这一口传史料在形成文字时使用了一些后世的词语,附会之言亦在所难免,其历年长度数值“(眷)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则属于战国以后的认识.这就需要对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认识加以辨别,如果用后世知识去改写这种初始文化,就无法认识其中所蕴含的特有的思想意义,也不利于认识其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哲学.

尧典、历法、岁始岁终、冬至

15

N092;P194.3(自然科学史)

2014-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4页

1-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8-7699

37-1344/C

15

2013,15(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