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壳色杂色鲍F1家系的早期生长及遗传结构比较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 (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各家系的受精率、变态率和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稳定,在90日龄时,4个家系生长差异不显著.家系BB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距离(0.1986~0.4573)和遗传相似性系数(0.6329~0.8972)分析表明,BB和YY家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573),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0.6329),杂色鲍黄壳色的自交家系与正常壳色的自交家系产生了遗传分化.
杂色鲍、壳色、生长、遗传结构、家系
36
Q346;S917.4(遗传学分支学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12-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49-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