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能力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 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 ,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 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 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 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显然.饥饿对不同组织的影响不同,不同处理对草鱼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也不同.相比较而言,连续组和不连续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抗饥饿胁迫能力,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经济性与实用性来考虑,建议采用不连续投喂的方式给予草鱼壳聚糖,以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抗饥饿胁迫的能力.
草鱼、壳聚糖、投喂方式、生长、NO含量、溶菌酶活性
34
S963.73(水产养殖技术)
上海市学科建设项目;上海海洋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跟踪基金
2010-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5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