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2184·2016.04.002
川渝地区两类西南涡形成前环境物理量场分析
利用地面自动站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挑选了2009 ~ 2012年发生在27 ~ 33°N,105~110°E的25个有暴雨产生和25个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通过再分析资料对两类系统形成前的环境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形成前约6h的环境物理量场区别明显:在对流层低层,相对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强度、尺度及冷暖空气交汇更强,涡西北侧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侵入;在对流层中层,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在上游有小槽存在,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不存在明显的波动小槽;在对流层高层,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位于南亚高压东北侧,高空急流在距离涡区北侧约500kim处,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上空为强劲的高空急流,没有闭合的南亚高压形态存在.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水汽输送和水汽汇聚量比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更大;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具有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辐散的一致性叠置特征,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此特征不显著;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附近上升运动为大值中心,中心及西、南侧为中性或不稳定层结,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不是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低层为中性层结.
川渝地区、西南涡、暴雨、环境场分析
36
P443(天气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37215;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BROP2016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417202;川气课题2013-青年-03和川气课题2015-青年-12共同资助
2017-03-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