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036/j.issn.1000-2650.2021.06.007

四川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

引用
[目的]明确四川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方法]通过调查四川玉米-大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玉米-红薯间作及玉米净作4种栽培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分析了4种模式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和群落特征指数,比较了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密度.[结果]调查共获得5纲18目94科177种节肢动物,其中玉米-花生栽培模式田间物种数最高,为117种;其次是玉米-大豆栽培模式、玉米-红薯栽培模式和净作玉米,分别为103、101和78种.对4种栽培模式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进行分析,其中,玉米-花生栽培模式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为10.9251;玉米-红薯栽培模式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最高,分别为0.1663、0.6195和0.1354.4种栽培模式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为玉米蚜、小绿叶蝉、异色瓢虫和黑毛蚁.对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蚜、玉米螟和粘虫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净作玉米,3种间作模式中仅玉米-红薯栽培模式对玉米蚜的发生有抑制作用,3种间作模式均对玉米螟、粘虫的发生有抑制作用;3种间作模式天敌虫口密度都明显高于玉米净作.[结论]间作可提高田间群落多样性指数,并提高群落中天敌物种数及种群密度、降低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粘虫的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其中玉米-红薯栽培模式是最能增加玉米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和降低主要害虫种群密度的间作模式.

玉米;间作;节肢动物群落;群落特征

39

S435.132(病虫害及其防治)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19YFN0180

2022-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755-76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000-2650

51-1281/S

39

2021,39(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