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5N研究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氮素利用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036/j.issn.1000-2650.2017.03.003

利用15N研究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氮素利用特征

引用
[目的]明确不同氮水平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中氮素利用特征.[方法]通过15N标记试验,研究了2种氮水平和3种种植模式下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素残留与损失及大豆生物固氮量的影响.[结果]套作系统内(IMS)玉米植株总氮吸收量和15N吸收量显著高于玉米单作(MM);IMS内的大豆总氮吸收量低于大豆单作(MS),而IMS内大豆的15N吸收量较MS显著增加,且IMS内大豆的固氮比例及固氮量较MS显著增加.IMS中玉米和大豆对15NH4+总吸收量显著高于15NO3-,且其土壤中的15N残留量15NH4+均低于15NO3-,15N主要残留于0~40 cm土壤中.此外,IMS的15N回收率显著高于各单作,15N损失率低于各单作处理,且IMS的15N回收率15NH4+显著高于15NO3-,15N残留率15NO3-显著高于15NH4+,而15N损失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相应的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显著提高了15N回收率、残留率,降低了15N损失率,增强了大豆生物固氮作用,是一种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种植模式.

玉米-大豆套作、氮素残留、15N标记、氮素吸收

35

S158.3(土壤学)

国家重大专项2016YFD0300202;国家自然基金31271669,31671625

2017-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00-30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000-2650

51-1281/S

35

2017,35(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