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2650.2012.01.005
川南坡地不同退耕模式土壤及枯落物持水特性
采用浸泡法对川南坡地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和弃耕地5年后土壤和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地退耕后土壤自然含水量( t/hm2)、毛管持水量( t/hm2)和最小持水量(t/hm2)增加,并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农耕地的变化规律;4种退耕模式枯落物蓄积量(t/hm2)、自然持水量(t/hm2)、最大持水量(t/hm2)、最大拦蓄量(t/hm2)和有效拦蓄量( t/hm2)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混交林>弃耕地的变化规律.枯落物持水量(g/kg)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吸水速率(g/(kg· h))与浸泡时间关系为V=ktn;在枯落物持水过程中,前2h内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因此,林下枯落物在降雨过程前期2h对降雨的吸持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慈竹林能较好地提高坡地退耕后土壤和枯落物水文生态功能.
退耕模式、植被恢复、水源涵养、持水特性
30
S152.71;S714.7(土壤学)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08ZB038,09ZB053;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2012-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