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科23种.其中,食肉目最多,有10种;其次是偶蹄目,有9种;而啮齿目、灵长目和兔形目均较少,仅分别有2种、1种和1种.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RAI=11.95;?SO=75.00%)、白唇鹿(Przewalskiumalbirostris,?RAI=3.93;?SO=37.50%)、岩羊(Pseudois nayaur,?RAI=1.04;?SO=21.59%)、野猪(Sus scrofa,?RAI=0.96;?SO=26.14%)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RAI=0.71;?SO=23.86%)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居于兽类物种的前5位.本次调查获得了该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了该保护区野生兽类的种类、相对多度、分布以及干扰因子等情况.本研究为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监测研究,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多样性及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保护区后续的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技术、兽类多样性、相对多度、位点占有率
42
Q958.1;S718.6;S4
202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