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关雎》之义"辨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0766.2022.02.009

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关雎》之义"辨证

引用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 《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 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 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 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 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以及"上博简"《孔子诗论》都只是用诗, 与《关雎》之义没有直接关联. 《史记》 "周道缺, 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和"周室衰而《关雎》作"两条材料, 习惯视作《关雎》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 但历来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 属于严重误读.《关雎》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 表征了周文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

"《关雎》之义"、"后妃之德"、礼乐精神、女子教育

I207.22;K89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

2022-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85-94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