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唐家山堰塞湖库区(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研究

引用
"5·12"大地震具有震级高、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地震前后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区为中心的沿通口河北川~禹里段地震地质灾害现场地质调查,显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数量分别由地震前的5、3、0变为地震后的7、51、1O个(条),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由地震前的0.26个/kin、46×104 m3/km变为地震后的1.35个/kin、104×104 m3/km,地震后发育密度及模数分别是地震前的5.19和2.24倍,地震产生的边坡破坏效应极为显著.通过分段剖析,得出以下认识:1)距离发震断裂越近,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越高,就北川~禹里段沿通口河两岸岸坡而言,发震断裂上盘3 km范围是地震地质灾害的极(强)发育区,3~6 km范围为中等发育区,6~20km范围为弱发育区,20 km以外基本不受地震影响;2)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顺向岸坡以及斜向~顺向岸坡结构内,且以大型和特大型滑坡为特征,常常发生堵江事件;而在逆向坡及斜向一逆向岸坡结构内地震地质灾害总体不发育,即使有也以崩塌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单薄山脊以及地形坡度陡峭处;3)地震对大型松散堆积体等整体复活主要受控于其地形坡度及微地貌特征,地形坡度40.以上以及由缓变陡的转折部位是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整体或局部容易被地震触发失稳的充分条件,并非所有的古滑坡等松散堆积体均会被地震诱发而整体复活.

"5·12"汶川大地震、唐家山堰塞湖、北川通口河、地震地质灾害、触发效应

41

TV147(水利工程基础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2175,40841025;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减灾、重建家园"开放基金资助项目DzKJ-08012;西南交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8-AOI

2017-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3-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1009-3087

51-1596/T

41

2009,4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