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黝鱼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两性异形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1984/j.issn.1000-7083.20170348

小黄黝鱼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两性异形

引用
两性异形可能在促进入侵种成功入侵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促使研究者进行广泛的探讨.本文利用传统形态性状测量及框架性状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滇池流域典型入侵鱼类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两性异形特征,为系统研究小黄黝鱼的繁殖生态与入侵机制的关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小黄黝鱼种群在5-6月出现世代交替,可以划分出5月前的世代Ⅰ和6月后新成熟的世代Ⅱ2个繁殖群体.这2个繁殖群体繁殖期雄鱼体长均显著大于雌鱼,提示小黄黝鱼是偏向于大个体雄性的两性异形物种.非繁殖期,小黄黝鱼雌雄体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小黄黝鱼雌雄个体无论繁殖期还是非繁殖期均在多个测量参数中呈现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世代Ⅰ繁殖群体繁殖期雌雄鱼在第二主成分PC2轴上显著分离,尾柄高/体高、腹鳍起点-臀鳍起点/体长等是导致两性形态差异的主要指标,提示雄鱼尾柄增大及雌鱼腹腔增大以提高两性的繁殖成功率等策略是促使两性异形的重要因素;世代Ⅱ繁殖群体在第一主成分PC1轴上显著分离,全长、体长、尾柄长/头长、尾柄高/体长、头宽/体长、胸鳍起点-臀鳍起点/体长等与生长及腹腔增大有关的指标是导致两者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非繁殖期雌雄鱼形态性状差异不明显.判别分析结果则进一步支持了雌雄鱼形态性状差异繁殖期明显、非繁殖期不明显的结论.小黄黝鱼两性异形与提高其繁殖输出及后代早期存活率密切相关,对其入侵与种群扩张有积极意义.

生物入侵、小黄黝鱼、两性异形、繁殖期

37

Q959.4;Q174(动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400477;西南林业大学高原湿地科学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12HC007;云南省滇池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项目2017-LYPT-DW-157

2018-10-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507-51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四川动物

1000-7083

51-1193/Q

37

2018,37(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