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083.2011.06.031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春季日活动模式研究

引用
根据相机陷阱调查获得照片的时间,研究了2008年12月~2009年5月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的日活动模式.通过对24个lkm×lkm样方的调查,共完成686个相机工作日的取样量,获得有效的扭角羚捕捉次数709次(冬季322次,春季387次),并分别计算出扭角羚冬季和春季在各时间段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RAI.结果显示,扭角羚在冬季和春季的日活动模式没有显著差异(x2检验,P>0.1),每天都有3个活跃时期(凌晨、早上和下午)和3个紧随的不活跃时期.其中,冬季日活动的最高峰出现在下午17:00~18:00(RAI=12.42),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3:00~6:00(RAI=0.00);春季最高峰出现在早上6:00~7:00(RAI=20.16),最低谷出现在日出前2:00-5:00(RAI=0.26).在春季,扭角羚在上午活跃期的活动强度明显高于下午活跃期,而在冬季则相反.春季与冬季相比,扭角羚上午和下午的两个活跃时间段都有提前,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气温和光照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机陷阱调查技术是研究野生动物在野外活动模式和活动节律的有效工具,可为今后深入开展扭角羚行为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管理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扭角羚、相机陷阱、日活动模式、相对活动强度指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30

Q959.8;Q958.1(动物学)

保护国际中国项目和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部分资金和设备支持

2011-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50-85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四川动物

1000-7083

51-1193/Q

30

2011,30(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