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乳企中外合作的利好与弊端
中外联手已成趋势近年来,类似”中外联手”的现象日趋频繁,如6月份欧洲乳制品巨头爱氏晨曦以22乙港元入股蒙牛,成为继中粮之后蒙牛第二大战略股东.爱氏展曦将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包括为蒙牛引进丹麦牧场管理体系、将Arla花园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蒙牛的前端质量管理中等.与此同时,成功案例的背后也不免会有水土不服现象的出现.早在2005年,还未爆发三聚氰胺风波的石家庄三鹿集团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就联合宣布双方成立一家合资企业.这是外资乳品企业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由此也兴起了外资乳企大举进入中国乳品市场的热潮.历史上还有以世界第一液态奶制造商1995年高调进入中国与天津农垦合资的帕玛拉特,最终于2005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成为次年偿债的抵押品.还有达能集团在1994年与光明乳业合资建立上海酸奶和保鲜乳两个项目,当时达能占45.2%的股份,由于对中国乳品市场缺乏了解,几年后达能集团只能将乳业管理权与品牌使用权交给光明乳业,另外达能与蒙牛的酸奶合资也是最终不了了之,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的合作比比皆是.
中外合作、蒙牛、中国、质量管理体系、乳品市场、集团、合资企业、光明乳业、外资、外联、投资项目、酸奶、市场缺乏、三聚氰胺、乳品企业、帕玛拉特、成功案例、制造商、液态奶、新西兰
TS2;F1
2013-06-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