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3381.2014.06.029
换一个角度谈左倾思潮
左右之分,据说源于法国大革命后的国民公会,有些比较激进的年轻人,总是坐在左边,于是被人视为“左派”.直到今天,欧美的左派,依旧有激进和下层取向的内涵.中国人政治上分左右,始于国民革命,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国民党就分成了左、中、右.在那时,左跟激进一直有不解之缘,中共党史上讲的左倾错误,其特征也是激进,不讲策略,盲动冒进.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几次左倾思潮的回归,虽然无不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脱去意识形态外壳,究其实质,左和右的分野,跟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与保守、趋时与顽固,其实很相近.当下,左派的光谱相当复杂,但几次左倾思潮的复归,其发动者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基本就是保守派,甚至是顽固派,他们不希望改变,不希望改变既有的规则,既有的运行轨迹.改革出了问题,难以为继,他们“药方只贩古时丹”,一门心思从过去的套路中找解药,认为现在的问题,就是因为今人背离了传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屡次出现左倾思潮的复归,每次左派的言论,大同小异,大抵就是这个套路.这个套路跟当年晚清的顽固派倭仁、徐桐之辈的高论,实在是太相似了.相对而言,我们平常所说的右派,有时倒有激进的意思.
左倾思潮、左派、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顽固派、国民党、左倾错误、中国人、中共党史、运行轨迹、特征、国民公会、国民革命、共产党人、年轻人、大革命、保守派、政治、药方、言论
D5 ;C04
2014-03-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