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359/j.1000-3193/AAS.2021.0054
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及其反映的家养动物的差异化
聚落考古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1750~1530 BC)中原腹地出现了都邑和大、中、小型四级聚落系统,东亚地区由此进入了早期广域王权国家时代.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研究对于理解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文化演进的骤然提速具有重要意义.家养动物及其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管理和分配是生业经济研究和社会复杂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研究中,尽管学界已对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核心都邑二里头遗址和若干中小型聚落遗址开展了多项动物考古学研究,但是针对大型聚落的系统分析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河南省新郑市望京楼遗址发掘出土的动物骨骼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属鉴定、数量统计、测量数据分析、死亡年龄推算等方法,尝试探讨居于大型聚落的先民对动物资源的消费和利用.结果显示,该遗址的家养动物有猪、黄牛、绵羊、山羊和狗,家养动物数量占多数.遗址的猪多数为未成年个体,说明肉食消费是遗址先民养猪的主要目的;绵羊多数为成年个体,说明获取羊毛是遗址先民养羊的主要目的.通过与二里头、南洼、煤山和皂角树等其他等级聚落遗址的比较可知,早期国家的都邑和大中型聚落的家养动物的种类更丰富,绵羊的数量比例随聚落等级的降低而减少,绵羊的身体尺寸随聚落等级的降低而变小,以获取羊毛为主要目的养羊业更容易在高等级聚落中出现.这一研究揭示了早期国家大型聚落和国家内部不同等级聚落开发利用动物资源的特点和差异,为从动物考古的角度探讨早期社会复杂化提供了可能性.
二里头文化、家养动物、聚落等级、望京楼、早期国家
41
Q915.86(古生物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2022-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40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