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与预后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0~16岁初诊儿童ALL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结果。分析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与危险度分级、年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累计复发率(CIR)和治疗相关死亡率(TRM)的关系。生存曲线和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预测,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用多因素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筛选。结果共348例儿童ALL纳入分析。低ALC组(≤0.62×109/L)和高ALC组(>0.62×109/L)的5年EFS分别为(61.6±5.6)%和(81.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LC组和高ALC组的5年CIR分别为(28.0±5.6)%和(15.3±2.4)%,TRM分别为(12.8±3.8)%和(2.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在≤6岁的儿童ALL,低ALC组的预后较高ALC组差[(82.9±3.2)%vs.(45.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ALC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危险比1.95,95%置信区间(1.22,3.11)。结论诱导治疗结束时外周血ALC低是≤6岁儿童ALL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治疗相关死亡率和累积复发率相对较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绝对淋巴细胞计数、儿童、预后因素
16
R733.71(肿瘤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5359;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2659;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201618174234251
2016-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6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