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了解佛山市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暴发的早期预警、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溯源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 选取监测食品、食物中毒、散发病例来源的副溶血弧菌,采用血清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和PFGE分子分型等方法,分析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以及分子分型方面的异同.结果 151株菌株中,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03∶K6.监测食品、食物中毒和散发病例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嘧啶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监测食品分离株99.18%(121/122)为tdh-trh-菌株,l株tdh+trh+菌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tdh+trh-菌株占69.23%(9/13),30.77% (4/13) tdh-trh-菌株;散发病例分离株均为tdh+trh-菌株.151株菌株共获得134个不同的PFGE带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带型相对比较集中.结论 佛山市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和遗传特征复杂多样,菌株多重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菌株型别变异及耐药监测.
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血清学分型、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
16
R378.3(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014AB00398;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4152
2016-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