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Ⅰ期经肛门术后肛肠功能评估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先天性巨结肠Ⅰ期经肛门术后肛肠功能评估

引用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Ⅰ期经肛门术后患儿的排便功能、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 对Ⅰ期经肛门术后5~9年的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同时对来院随访的58例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钡灌肠检查,评价其术后肛肠功能.结果 89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中,72例排便功能良好,排便次数1~2次/d,仅6例3~4次/d,7例稀便时污便,1例经常污便;3例便秘.89例患儿均有便意无便失禁.直肠肛门测压结果:2例患儿术后直肠肛管反射弱阳性;污便组肛管静息压较无症状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29.4±3.2)mmHgvs(40.2±5.1)mmHgvs(36.9±2.6)mmHg,P<0.05,P<0.05)],而直肠静息压显著增高[(65.9±7.2)mmHg vs(25.7±4.1)mmHgvs(11.0±1.3)mmHg,P<0.05,P<0.05)];污便组肛管收缩压明显低于无症状组及对照组[(183.5±15.6)mmHgvs(210.2±18.3)mmHgvs(200.6±13.8)mmHg,P<0.01];而持续缩榨时间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秘组与其他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有1例出现括约肌反常运动.钡灌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所有患儿的结肠形态恢复良好,结肠框基本正常,未见到明显的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与术中切除肠管长度相符.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所有病例的直肠肛管角比对照组明显增大(121.6°±14.2°vs82.0°±11.4°,P<0.01),污便组又较便秘组及无症状组明显增大(138.4°±16.8°vs106.3°±13.8°vs110.6°±15.2°,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Ⅰ期经肛门术后患儿多数排便功能良好,结肠形态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良好,少数患儿污便可能与拖出结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肛门括约肌损伤等有关.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肛门括约肌

10

R656.9(外科学各论)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07NMUM082

201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299-130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热带医学杂志

1672-3619

44-1503/R

10

2010,10(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