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乡村建设现状及模式——以长沙市为例
在界定可持续乡村内涵与系统构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共性问题和个性特征2个方面对长沙市乡村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结果显示:1)可持续乡村是可以持续为本地乡村居民提供优质的就业、居住、出行、医疗、教育、养老、交往等服务,也能不断为周边城市居民提供健康的农产品、良好的生态产品和文旅体验的乡村系统,包括可持续的农村产业、可持续的农村环境以及可持续的农民生活三大内容;2)长沙市乡村地区存在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主体老弱化、乡村吸引力不明显、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偏低、韧性不强、内生动力不足、居民满意度一般等共性问题,此外,旅游型乡村的旅游吸引力不强,农业型乡村的带农机制不足,传统型乡村的传统文化功能有所衰退、一般型乡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个性问题突出;3)提出了生态休闲旅游模式、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特色保护模式和融合发展模式等4种针对性的可持续乡村优化模式,生态休闲旅游模式通过结合生态化、低碳化和乡土化的发展理念,设计休闲、娱乐、度假、体验、教育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活动,持续提升乡村生态旅游吸引力;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利用生态化、智慧化技术,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与小农户生产有机结合的方式,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与农业生态景观功能;特色保护模式主要依托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乡村田园风光、农事体验活动和生态环境等乡村特有资源,适度发展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凭借城市及周边村镇资源,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实现村镇联动发展.
可持续乡村、乡村系统、乡村建设、乡村优化模式、长沙市
43
F327(中国农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23-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26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