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他把人们在工作中经历的情绪耗竭、丧失工作动机和义务感的现象命名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个人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三个核心层面.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人性化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冷漠、否定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低落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在对所从事的工作的评价低落、自我效能感弱化、体会不到成就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社会支持、个人成就感低落、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体、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家、评价维度、疲劳状态、核心成分、关系维度、工作热情、工作倦怠、工作动机、义务感、核心层、压力、态度
G63;G44
该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校教师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Y200908453
2013-07-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