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丁茶山的儒学诠释论东亚伦理学的发展
本文旨在讨论“东亚伦理学”这个概念成立的可能性,为了说明17世纪以来的东亚儒学,确实存有与西方世界不同的伦理学论题,本文藉由十九世纪初朝鲜丁茶山(若镛,1762-1836)的孟子学诠释,以说明其中所反映之东亚伦理学的诸种面向.本文以为荼山学受到中国儒学、朝鲜自身儒学传统、日本儒学与西学的影响.在中国传统学术上,茶山学与阳明学同有反对朱子理气论的倾向,但二者对佛学却有不同的态度.然而,不论对佛学持肯定或否定的立场,茶山学与阳明学同有转换“宇宙论形上学”为“心性论”的趋向,在心性论的前提下,他们都强化了行为及意志的关系,也使得他们的实践方式更加简捷有效.在“体证道德”与“政治道德”的转换上,茶山受到日本徂徕的影响,使得他的儒学诠释脱离了“自我体证”的向度,而可延伸到近代的政治论述.经过对丁茶山的儒学诠释及东亚学术发展的考察,可见“东亚伦理学”具有下列之特色:(1)东亚伦理学以人伦之仁、自律之善作为探讨的核心,它与孔、孟之学有合而不分的关系;(2)东亚伦理学在其发展中不断吸收本土与外来的思想,诸如道学、佛学、神道教、西学等,因此它也是对传统学问批判与新创的延伸;(3)东亚伦理学的实践场所是“人伦的社会”,因此它也不能回避于“人伦的社会”之空间性与历史性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东亚儒学、丁若镛、朱熹、王阳明、孟子
2019-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