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徳川到维新初期的“攘夷论”之三重变奏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6201.2016.01.009

从徳川到维新初期的“攘夷论”之三重变奏

引用
本文分三个阶段来阐释日本近世到近代的“攘夷论”之发展与变化,指出第一阶段的攘夷意识是在德川初中期阶段,此一阶段之“夷”是作为“在其自己”,相对的“华”乃指的是中华文化之“华”,特别是儒教文化之“华”,故一些德川知识分子极力洗刷这种“华彼夷我”的情节,这个阶段展现的是一种文化主体性的华夷论战.第二阶段的攘夷论,是以“夷”作为“在其他者”,主要的“夷”是指“西洋”的侵扰,这个阶段的“他者之夷”在军事上构成威胁,文化思想上也牵动了武士思想的改变.在此阶段中,本文复区分“保守的”与“激进的”攘夷论两种类型,前者以后期水户学为主,“尊皇”与“攘夷”可以分别发论,后者攘夷论最后不得不与“尊皇”论联结合一,终结德川政权,故名“激进的攘夷论”.至于第三阶段的攘夷论,以西方为主的“文明论”取代了过去东方惯用的“攘夷论”,东西方文明之情势“逆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可为典型代表,在此本文也看到此波“文明论”与过去儒教的“华夷论”最大不同的两个转向,其一是以“智”取代“德”的伦理学转向,其二是以“忠孝”取代“仁”的超越原理转向,儒教的“忠”、“孝”、“智”、“德”、“仁”等道德,在明治时代的文明论者与国体论者的脉络下,全都转向具有日本主体脉络意义的道德观念,成为以国体精神为中心的特有之“新文明论”.日本经过这一波转向的“新文明论”,不仅从中华文明脱逸而出,也超越了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从而创出“东亚文明论”,而日本则自称是“东亚文明”的优等生,成为日后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依据,支配了明治以后至战前的意识型态.

攘夷论、福泽渝吉、文明论、德川时代、明治时代

K0 ;G0

2016-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67-7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外国问题研究

1674-6201

22-1398/C

201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