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几点看法
1因材施教,使学生乐学<br> 我们知道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每一个人学习能力和水平都存在差异,一个班里总会有区分出好的、中等的、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差异,对我们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也都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最大程度地让每个学生都及时掌握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随堂提问时,可以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一些相对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或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或答不上来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批评教育,而是要耐心细致的给她们讲解说明,并及时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给予鼓励,这样就可以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的主观动力,时刻保持良好的情绪,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和克服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这可从两个方面入手:①分析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②消除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另外,对那些成绩好、做得好的学生在予以肯定和表扬的同时,也要加以正确指导,让他们知道还存在的不足,切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对那些做错的有失误的学生,也要及时地给他们指出理解错误的地方,找出不足之处,同时注意要保持言语的平和。
学生学习、不良心理状态、学习能力、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能力和水平、非言语行为、自身素质、主观动力、学习知识、正确指导、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心理障碍、师生关系、情绪、批评教育
G64;R3
2013-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