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企业“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引用
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学术界称为盈余管理,亦称利润操纵。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本质还没有统一认识,关于“好”“坏”盈余历来一直争论不断。第一,盈余管理是“好”的,它的绝大部分是在合理的会计准则内实施,与会计造假不同。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合法的、正当的、有益的,管理层充分利用盈余管理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管理层的经营水平的体现。第二,盈余管理是消极的,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管理层为使财务报表达到他的期望水平而实施的造假,它不是真实的业绩体现,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理性判断。第三,盈余管理是中性的,单其本身不能说好坏,关键它是否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体现的会计信息是否可靠,是否损害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在这种理论中无法判断盈余管理“好”“坏”的性质,因为会计准则本身就给予了会计人员运用自己职业判断的空间。<br>  一、盈余管理的行为模式<br>  实务中通常关注的是盈余管理的消极方面。盈余管理的危害主要是使会计信息失真、违背职业道德,使财务报告的质量严重降低。对投资者来讲,他们的决策质量被盈余管理严重影响;对于资本市场,盈余管理不利于证券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企业自身来说,盈余管理尤其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为保护投资者决策利益、维护市场公允性、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等,监管部门不断出台关于加强审计与会计监督的政策与手段,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但“坏”的盈余管理行为依旧存在、屡禁不止,其动机混杂及手段的隐蔽性使得监管部门很难识别,特别是盈余管理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更不易察觉。

企业价值最大化、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报表使用者、管理层、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学术界、保护投资者、损害、政策与手段、资本市场、职业判断、职业道德、真实活动、造假、行为模式、信息失真、消极方面、维护市场

F23;F84

2014-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企业改革与管理

1007-1210

11-3793/F

201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