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翼无人机探测的一次强浓雾边界层结构分析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射阳站探空资料、旋翼无人机探测资料等,分析2019年10月19日夜间到20日江苏东部沿海地区一次强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特征.根据无人机垂直观测资料及湍流参数Ri结果发现: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近地面始终存在强贴地逆温,最大逆温强度达4.6℃/(100 m).在大雾形成到发展阶段,逆温逐渐增强,弱湍流区的发展高度也逐渐抬升,最大发展高度达280 m,雾层厚度逐渐增大.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高度达到最大250 m,而此时受太阳辐射影响,逆温层上层湍流开始逐渐增强,弱湍流区发展高度降至150 m.大雾消散阶段,逆温减弱,雾层厚度迅速降低,湍流增强,逆温层逐渐趋于消散.在大雾形成之前到大雾成熟阶段,逆温层之上均存在较大的东南风,海上暖湿气流的输送不仅使逆温得以加强和维持,而且在冷的下垫面上促进了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强浓雾.无人机垂直观测完整的获取了此次大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变化特征,Ri 的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大雾发生期间稳定层高度的变化情况.
浓雾、边界层、旋翼无人机、湍流、辐射冷却
43
P426.4+1(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项目;江苏省气象局科研项目
2023-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