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熵位涡在一次淮河流域大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NCEP/NCAR 1 °×1 °逐日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等熵位涡理论对淮河流域2009年9月24-25日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与此次暴雨密切相关;315 K等熵位涡高值中心的移动和强度变化很好地反映出中尺度低涡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移动方向与雨带走向一致,降水落区主要位于等熵位涡高值中心轴线移动方向右侧的强西南气流处,对应于345 K等熵面上干冷空气移动方向前部的暖湿区内;在暴雨发展强盛时期,淮河流域暴雨区上空从对流层高层至低层均存在明显的正等熵位涡平流,干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低涡加强发展,辐合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这是引发此次暴雨过程重要的触发机制.
淮河流域、大暴雨、等熵位涡
36
P458.3(天气预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515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0;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4073114350381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2017-0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3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