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犯罪”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1509.2014.04.016

何谓“犯罪”

引用
什么是犯罪?这对一般公众来说“不成问题”,而对于犯罪学和犯罪学家来说,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难题——有多少个犯罪学家就有多少种犯罪定义.这是因为公众所看到的是身边的“坏行为”或者最多是地域广大但发生在当下的“坏行为”,而犯罪学家看到的却是跨越时空的“非行”.在犯罪学家看来,公众对犯罪的认识是“很成问题的”,而事实上,公众“成问题”的见解对犯罪的影响却远大于犯罪学家的“真知灼见”.犯罪学家只有先影响了公众,至少是政府官员的关于犯罪的观念,才能对犯罪产生实际的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区分常识中的犯罪和科学的犯罪概念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诉诸理性而听命于感情,如果我们不追随科学而顺从常识,那我们的判断十有八九是富有激情却错误的.依此做“预言”已经很可怕,依此做“工程”就可能带来灾难.①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犯罪定义作为犯罪问题研究和犯罪学学科的起点.

犯罪学、公众、犯罪定义、科学、政府官员、行为、跨越时空、犯罪问题、犯罪概念、灾难、学科、激情、观念、工程、地域

D92;D91

2014-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15-1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青少年犯罪问题

1006-1509

31-1193/D

201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