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裂痕效应”的形成与消解:建构主义的视角
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直接映射到大学生群体的身上,诱发了大学生因经济状况差异而导致的交往和心理“裂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贫富大学生之间的“裂痕”以环境的不适应为发动机制,以同化与顺应为转化机制,以排斥为强化机制,以自我认同为最终实现机制。高校应该从平等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团学组织交流活动的开展、心理咨询体系的健全等方面对“裂痕效应”进行弱化和消解。
“裂痕效应”、建构主义、形成机制、对策
C913.5;D432.64(社会学)
2012年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项目编号2012 WYM_0104;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课题“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 B130;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sk02的阶段性成果。
2014-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