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引用
目的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易发生淋巴管、血管侵犯,但对其预后的认识仍存在分歧.本研究拟探讨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形态学观察并评估2006-06-19-2015-10-28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89例乳腺IMPC中微乳头状结构的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HER2及Ki-67的表达,并对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肿瘤内微乳头状癌比例>50%组ER阳性率为85.7%,高于微乳头状癌比例25%~50%组(57.1%)和<25%组(40%),P=0.013;单纯性IMPC组伴脉管瘤栓比率为58.8%,高于混合性IMPC组的32.4%,P=0.018.随访资料显示,微乳头状癌比例>50%组复发/转移率为9.1%,低于微乳头状癌比例25%~50%组(28.6%)和<25%组(40.0%),P=0.047.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微乳头状癌成分>50%组无瘤生存期长于微乳头状癌成分25%~50%组与<25%组,χ2=4.296,P=0.038;ER阳性组无瘤生存期长于ER阴性组,χ2=5.324,P=0.021;原发肿瘤T1组无瘤生存期长于T2组,χ2=7.302,P=0.02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未发现,影响乳腺IMPC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乳腺IMPC虽然易于发生脉管侵犯,但其侵袭性、转移能力及恶性度并不因而增高;原发肿瘤大小、ER状态、微乳头癌比例可能与其预后相关,但有待扩大样本及更长期随访数据的支持.

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24

R737.9(肿瘤学)

2017-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15-62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1673-5269

11-5456/R

24

2017,2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