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013.2024.06.014
3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结果校正分析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实验室采用不同校正方法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1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31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8~85岁,平均年龄为(60.94±15.49)岁.对此31例病例重新采集EDTA-K2管、肝素管及枸橼酸钠管血运用仪器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采集末梢血制成血涂片手工计数1 000个红细胞的同时计数血小板数,求得血小板与末梢血样本红细胞的比值,将此比值乘以末梢血样本的红细胞数.得到的结果为手工组血小板数.收集数据,根据不同抗凝剂将所有数据分为EDTA-K2组、肝素组、枸橼酸钠组、手工组,运用统计软件对四组数据进行两两配对分析,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计数EDTA-K2组、肝素组、枸橼酸钠组与手工组之间的相对误差.结果:EDTA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病例中,EDTA-K2组、肝素组、枸橼酸钠组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较手工组均偏低,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使用不同抗凝剂的三组样本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P<0.01);[PLT(×109/L):EDTA-K2组29.45±18.53,肝素组112.48±34.36,枸橼酸钠组154.19±38.77,手工组178.90±43.18].与手工组作比较,其余三组的相对误差分别为:枸橼酸钠组(13.98%)<肝素组(37.45%)<EDTA-K2组(84.26%).结论:对于考虑EDTA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最好采用血涂片染色复检,若使用更换抗凝剂的校正方法,血小板的测定值较真实值均偏低,但使用枸橼酸钠比使用肝素测定的结果更接近于真实值.
血小板减少、EDTA-K2、肝素、枸橼酸钠
35
R446.1;R558.2;R331.1+43
202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