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013.2022.05.005
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中的识别及启示
目的:探索血嗜酸性粒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区分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20年1月~2020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就诊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2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临床信息,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均出现C反映蛋白升高现象,异常率分别为76.2%、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8);在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中白细胞降低的比例分别为8%、22.7%,升高比例分别为8%、22.7%,正常比例占84%、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嗜酸性粒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最为明显[中位数,疑似病例:0.10(0.06~0.12)×109/L,确诊病例:0.00(0.00~0.03)×109/L,P<0.0001),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的异常率分别为0%与59.1%.血嗜酸性粒细胞用于诊断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cut-off值为0.04×109/L,相应的AUROC为0.917(95%CI:0.799~0.978),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4.00%.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在疑似病例中区分确诊病例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上应引起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嗜酸性粒细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
33
R587.1;R735.7;R446.1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5110502
2022-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