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 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5013.2002.04.010

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 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引用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血栓前态分了樗物珲量浊定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倒正常对照(NC)血浆和62 临床已诊DIC的病人血浆,,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有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为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结果:早期DIC病人中D-D含量为1.621.46/L,NC组为0.510.12mg/L;F1+2含量为33.1120.59/L,NC组为1.643.14/L加期DIC中D-D含量为6.858.37mg/L F1+2含量为4.362.44nmol/L,TAT含量为22.5320.98/L;晚期DID中D-D含量为10.325.85/LF1+2的含量为6.443.51/L,TAT含量为36.6420.09/L.经统计学分析,各DIC组D-D含量与NC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之间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DIC组1+2和TAT的含量较NC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DIC组之间却无明显的差异(P>0.05).F1+2和TAT在所有DIC病人中有显著性相关(r=0.679,P<0.0001),而F1+2与D-D、TAT与D-D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应用不同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定量测定,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子标志物、诊断

13

R5(内科学)

2006-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9-20,2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齐鲁医学检验

1673-5013

37-1443/R

13

2002,1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