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认识和反思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认识和反思

引用
1970年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在1980年代有许多人开始诟病其方法论比较薄弱((1)),或者有人认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说教多、实践少”((2))。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意味着人们难以采纳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随着后现代主义大潮的到来,挑战一切既有方法论成为主旋律,一些尚未搞懂人文主义地理学方法的人们也就绕过人文主义地理学。如此,就好比一个人,决定不吃3个馒头来消除饥饿感,而是直接吃第3个馒头。2022年8月10日,人文主义地理学创始人段义孚先生仙逝。在缅怀这位睿智的地理学前辈之际,中国学者也在反思。本组笔谈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他们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认识。除了参加笔谈的学者,其他未能参加笔谈的学者也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如何采用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场。尽管我们还不能给这些学者贴上“人文主义地理学者”的标签,但这样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其一是与坚持“科学主义至上”的学者保持对话,其二是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对话,其三是与人文主义地理学者自身对话,并在对话中找到各个方法论存在的价值,从而推进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其中有些人开始进入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阶段。

中国旅游发展、后现代主义、70年代人、地理学方法、后人文主义、结构主义、方法论比较、主旋律、饥饿感、科学主义

K901(地理学)

2023-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3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