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前后共产国际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认知分歧——以共产国际制定中国革命第一个土地纲领为中心
1920年前后,莫斯科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认知渠道和结论各异的三种观点.苏俄国内学者延续了西方对中国的既往看法,以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描绘中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观点接近此论.罗易以其对印度的"经验之谈",将中国与印度同视为"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一度得到共产国际认可.列宁则以"封建...>>详细1920年前后,莫斯科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认知渠道和结论各异的三种观点.苏俄国内学者延续了西方对中国的既往看法,以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描绘中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观点接近此论.罗易以其对印度的"经验之谈",将中国与印度同视为"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一度得到共产国际认可.列宁则以"封建"定性中国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中国代表张太雷等人对中国农村实际状况的描述虽撇开了性质之争,但内容上更为接近列宁,为共产国际制定在中国进行土地革命的指示提供了依据.
亚细亚生产方式、土地革命、资本主义、封建、共产国际
D231(党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20—192719YJC710090
2022-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