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29-1445.2014.09.043
“医道”与“治道”
古代治理理论认为,医道与治道相通,良医与良相无二。官员为政,若能吸收转化良医诊病开方的思路与技巧,并用于治国理政,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br> 良医与良相都要具有精湛技能和菩萨心肠。这两种职业不是一般的“百工技人”,也绝非光靠本事吃饭这么简单。做得好,有补造化,功德无量;做不好,终生愧疚,良心难安。“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医生临症,面对的是苦痛煎熬的病人,倘若不能悲悯患者,随事应付,甚至疏忽大意,不仅给病人平添折磨,甚至会让微恙治成重病,重病治成一命呜呼。官员施政,面对的是万千百姓,倘若莅民为官,心中不装群众,不以百姓之心为心,私心贪欲膨胀,只想坐着火箭高升,捞点好处走人。甚至,变黑为白,翻云覆雨,以折腾为能,玩嘴皮子,耍空架子,试想谁蒙其害?百姓若遇这样的“父母官”,与呻吟哀号之际的病人遇到冷漠自私的庸医,有何区别?可见,没有深切的慈悲心、同情心与责任心,显然都无法胜任这两种职业。即使勉强应付,也只是徒具皮相而已。
医道、良医、病人、治理理论、治国理政、职业、疏忽大意、官员、责任心、同情心、菩萨心、父母官、慈悲心、转化、治道、医生、吸收、思路、群众、膨胀
R2 ;I20
2014-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