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529-3510.2019.07.004
分担万物的命运(评论)——评王建民的诗
王建民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就开始诗歌写作并在大学就读期间发表作品,后来三十多年近四十年的漫长过程中,作为诗人的建民到底经历了哪些内心的变化,从他的诗歌中又能见出其怎样的灵魂状态,这是我尤为关心的.大学时代我和建民都在西安读书,属于上世纪80年代中前期走上诗坛的那一批大学生诗人,早年的交往和诗艺砥砺的细节已经随着时光而无情地遗忘,但是建民作为一个朋友,其人格的持重、机敏与厚道并存的印象,一直印象深刻.我也把他引为此生最信任的少数老友之一,这样的朋友已经不多,建民和仝晓锋是硕果仅存的两位.大学毕业后我们也曾有过通信,那些信件因为我数度搬迁辗转而业已遗失,但我至今还鲜明地记得建民说过,“感知即苦难”.这句话的上下文我忘记了,可很长时间它都在我脑子里萦回不去,它甚至参与了我对事物的看法.大学时代建民有一次还对我说,尝试写写没有“的”字的诗,他的意思大概是去掉那些装饰性的形容词,看看诗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建民是否刻意坚持了这种追求,但总体上看,建民的诗歌确实可以说是洗尽铅华,没有太多铺张冗余的东西.限定词越多,诗的意义和想象空间就越窄,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王建民
J632.21;R256.3;G42
2019-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