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为旗——“东北作家”李辉英的抗日叙事(1931-1937)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以“课”为旗——“东北作家”李辉英的抗日叙事(1931-1937)

引用
李辉英是19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一个独特的存在,而研究者大多将其视作一位先声夺人但却终附骥尾的作家,这既未能揭示其文学特质,也遮蔽了彼时抗日叙事的多重面向.通过考察其《最后一课》的叙事特征与建构过程,可见与萧军、萧红等流亡来沪的东北作家不同,李辉英在上海完成思想启蒙、学术训练与文学准备,并在以丁玲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引领下实现文学转向,可谓“东北作家群”中的“内部他者”.发轫于《最后一课》,继之以《地理课》《半天的功课》《这样的地方》《女学校中》《校长》《某校记事》等文本,在李辉英笔下形成了一个“课程”小说的谱系.对此作品的文本细读与知识考古表明,作家揭示了国人经由国民教育而形成的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进而以此作为问题框架和思想链条,不断调试抗日叙事的姿态,深入思考在东北沦陷区反抗日本侵略者思想殖民、捍卫国家认同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这一以“课”为旗的斗争方式,体现了李辉英在回应时代召唤、担当社会责任、开展文学行动时的独特选择.

李辉英、东北作家、抗日叙事、左翼文学、国家认同

35

I206.6;K265;TP3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计划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63-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0-0062

11-3596/C

35

2020,3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