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7445.2023.03.013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放射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SC-EV)对照射诱导的小鼠放射性肝损伤和肝细胞系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和MSC-EV治疗组(治疗组),每组 9 只;将AML12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照射组和MSC-EV干预组(干预组).分别通过一次性15 Gy 和6 Gy X线照射建立动物和细胞放射性损伤模型,照射后48 h取小鼠的肝组织与血清进行相关实验,照射后15 h对细胞进行相关检测.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和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0 信使RNA(mRNA)相对表达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损伤评分,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碘化丙啶(PI)染色法分别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4、铁死亡抑制蛋白(FSP)1 的蛋白表达情况,二氢乙啶(DHE)染色检测活性氧簇(ROS)产生水平,并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荧光强度.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增高,小鼠肝组织IL-1β、TGF-β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MDA含量增加,肝损伤评分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小鼠肝组织GPX4、FSP1 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造模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均降低,小鼠肝组织IL-1β、TGF-β和CXCL10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MDA含量减少,肝损伤评分降低,细胞凋亡率下降,细胞内ROS水平降低,小鼠肝组织GPX4、FSP1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升高,mPTP荧光强度减弱,IL-1β、TGF-β、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MDA含量增加,GPX4、FSP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照射组比较,干预组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少,mPTP荧光强度增强,IL-1β、TGF-β、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MDA含量减少,GPX4、FSP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SC-EV可通过减少肝细胞铁死亡、提高抗氧化水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有效缓解照射导致的放射性肝损伤.
细胞外囊泡、放射治疗、放射性肝损伤、铁死亡、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炎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14
R575;R818.74(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23-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