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猴腹主动脉补丁缝合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监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7445.2017.02.007

食蟹猴腹主动脉补丁缝合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监测

引用
目的 建立腹主动脉补丁缝合术的异种移植模型以及术后免疫排斥监测平台.方法 将野生型巴马猪的颈动脉,修剪成约2.5 cm×1.0 cm大小的梭形补丁,缝合于食蟹猴腹主动脉,未给予免疫抑制剂.观察受体猴一般情况.术后1年采用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物动脉补丁的形态学变化.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28、49 d采集受体猴血液样本,利用猪的红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检测受体猴血清中针对猪抗原的IgM和IgG抗体水平.采用血常规五分类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猴血液中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3只移植猴存活状态良好.术后1年动脉补丁所在的血管壁外侧组织呈现深红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有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沉积,其中有淋巴细胞的浸润.以猪的红细胞和PBMC为靶细胞,血清中的抗猪IgM和IgG抗体水平在术后28 d达到峰值,术后49 d水平有所下降.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也是在术后28 d达到峰值,49 d开始回落.结论 动脉补丁缝合术是一种便捷可靠的异种移植模型.没有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受体维持了正常的生理状态.移植物可有效激活受体的免疫系统,诱导抗猪抗体的产生,引发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该模型可用于监测异种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反应.

异种移植、异种抗体、淋巴细胞、巴马猪、动物模型、流式细胞术、外周血单核细胞、红细胞

8

R-332;R617(医学研究方法)

深圳市高水平医学学科建设专项基金2016031638;深圳市三名工程;深圳市科创委学科布局项目JCYJ20160229204849975;深圳市科创委企业工程中心项目GCZX2015043017281705;深圳市卫计委临床技术研究与转化类201501018

2017-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7-13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器官移植

1674-7445

44-1665/R

8

2017,8(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