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5070.2014.18.158
唐通事体制消亡的原因
唐通事体制最初设置于1604年,随着贸易活动日趋频繁,为了使中日间贸易顺利、有序地进行,长崎唐通事的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使其制度逐渐完善规整。简单说来,唐通事就是江户时代的汉语翻译者,是长崎奉行所(长崎奉行是长崎的行政首脑)属下的地役人(基层官吏),产生于日本长崎的住宅唐人中,而作为江户幕府的对外贸易港口的长崎是其主要的活跃舞台。唐通事制度开始于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日本庆长九年):德川幕府在长崎设立奉行所,直接管辖长崎,并于当年任命冯六(?-1624)为史上首位唐通事。此后经过大通事、小通事、稽古通事、内通事等不同阶位的设立,到了1672年(清康熙十二年,日本宽文十二年),确定了以大通事四人、小通事五人为主的体制。唐通事制度持续了二百六十余年,最终被改革重组而走向消亡,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论文就试着浅谈一下其消亡的原因。
唐通事、体制、消亡原因
K313.36;F752;C95
2016-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7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