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影片中侵略者形象的差异
从新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影片《中华女儿》开始,关于战争题材影片中的侵略者形象就牢牢锁定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侵略军,直到近些年上映的《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等优秀影片中的侵略者形象依然是侵华日军,而美国的同类题材影片中的侵略者形象多种多样,从《兵临城下》中的德军法西斯,到《世界大战》中的外星生物,并且影片中越来越多以外太空或某一时空次元的未知生物为假想主体,针对以上现象差异,本文将分别从中国与美国影片中侵略者的角色造型、对抗目的、情感态度及最终结局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并从两国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及科技等背景结合分析,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中国与美国的电影中侵略者形象存在巨大的差异,进而使中国战争类型题材影片在现有的视觉审美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电影、侵略者、造型、情感、文化
J071
2015-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