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医务人员应用纳洛酮院前急救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中毒者干预模式的思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1310.2014.06.017

关于非医务人员应用纳洛酮院前急救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中毒者干预模式的思考

引用
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58万名,其中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以下简称阿片类毒品)的吸毒人员138万名,占登记总人数的53%[1]。如果按照“每发现1例显性吸毒者,实际上就有10例隐形吸毒者”的国际惯例计算,我国滥用阿片类毒品的吸毒人员数量更加惊人。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滥用阿片类毒品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危害,我国对该人群采取了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如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针具交换、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安全套发放和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综合性干预措施也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忽视了该人群面临的一个致命性问题,即阿片类毒品中毒(以下简称中毒)导致的死亡,更没有对此采取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鉴于此,建议采取非医务人员(本文特指阿片类毒品中毒者家属或其吸毒同伴)应用纳洛酮院前急救阿片类毒品中毒者(以下简称中毒者)的干预模式,以补充、完善现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提高综合性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率。下面从干预的必要性、干预的模式和相应的风险分析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促进该干预模式的尽早实施与完善。

非医务人员、应用、纳洛酮、院前急救、滥用海洛因、阿片、毒品中毒、中毒者、干预措施、吸毒人员、干预模式、吸毒者、针具交换、针对性强、宣传教育、维持治疗、人群、抗艾滋病、国际惯例、风险分析

R969.3;R512.91(药理学)

2015-0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49-35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皮肤病与性病

1002-1310

53-1082/R

2014,(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