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县域城乡生活空间宜居性研究 ——以河南修武县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已成为当前城乡人居环境研究的热点,科学合理地评估区域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对于提升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研究融合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POI兴趣点等多源数据类型,基于生活空间的多功能性构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揭示修武县城乡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修武县生活保障能力较强区域集中在城关镇—李万乡及其沿线.安全保障功能高值区域则集中于城关镇,文娱服务水平高值区域以城关镇和北部西村乡和岸上乡为主.居住承载功能在县域各乡镇尤其在南部平原的高值区域分布较为密集.环境承载功能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修武县南部,低值区则分布于北部山区;县域宜居性水平总体处于偏低阶段,65.49%的生活空间宜居性仍处于较差以下水平,宜居性较强区域集中分布在城关镇—郇封镇和李万乡;县域乡镇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分布差异显著.处于优异等级的宜居性集中在城关镇和郇封镇,处于恶劣等级的宜居性格局则以北部西村乡和岸上乡为主.生活空间功能的强弱程度受地形环境、规划政策及人口分布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对于城关镇、郇封镇和李万乡等宜居性较强的乡镇,可对其边缘区生活空间优化调控,推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其宜居性.对于宜居性程度较为一般的乡镇,可将各乡镇中心村作为提升的关键区域,同时从居住承载、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提高生活功能;而对于宜居性水平较弱的乡镇,可引导部分宜居性弱的居民点逐步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
土地利用、生活空间、宜居性、空间格局、修武县
40
S-0(一般性理论)
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 2018BYS020
2020-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1-126